近年来,“大四生现象”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。高校生一迈进四年级心就飞出学校“慌”起来了,课堂基本上是空的,经常出现一堂课老师面对三两个同学授课的情况。对学业考试和毕业论文他们大多也是临阵磨枪、敷衍了事。但他们又确实很忙碌,为前途忙,为就业忙,而且忙得不可开交。一年的时间,学业荒芜了,而为前途奔波的结果却又往往陷入等待的焦灼中。
考试很忙碌
对于大四学生理直气壮地逃课现象,老师、家长都给予了理解和宽容——因为就业压力太大了!于是,大四学生便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书本和课堂以外,忙着考研、考公务员、找工作。
保定某高校的小吴参加了今年一月份的研究生考试,她刚刚查询了自己的成绩,基本能进复试。谈起自己备战考研的日子,小王感慨颇多,“很辛苦,真的很辛苦!”
据小吴介绍,考研的同学,除去上课,几乎都过着自习室和宿舍“两点一线”的生活,基本没有娱乐活动。“仅一门专业课就考八本书,政治还要从头学起,要看的书实在是太多了,所以我从大四一开学就进入了备考状态。”
小吴还告诉笔者,因为考研,所以耽误了正常学习,临近考试则要临时抱佛脚,忙得简直是“一个头两个大”。
应聘很纠结
据悉,因为面临就业压力,不少大四学生把未来寄托在了考研和考公务员上。而参加公务员考试要面临更惨烈的竞争,毕竟最后真正能走上公务员这条道路的应届毕业生还是少数。
有的学生即使不考研也不考公务员,但频繁奔波于远近、大小招聘会,也是忙得晕头转向。正在忙着求职的小李说从去年九月至今,已记不清投出了多少份简历,参加了多少场招聘会。“面试过很多地方,也在一些地方工作过,但和自己的专业差得很多,实践经验又少,工作得不是很顺手。”
小李将求职的重点放在了北京和石家庄,因此经常去这两个地方面试,“最怕的是面试时间‘撞车’,可能上午还在北京,下午就要赶到石家庄,忙得不可开交。”
前途很茫然
据统计,我国今年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660万,研究生考试人数151万,都创下历史新高。面对这些数据,大四的学生对未来前景更加迷茫。
中文专业的小王说,大四刚开学,选择考研还是就业,让她迷茫了很久。小王上小学晚了一年,又复读过一年,因此比别的毕业生大两岁。她虽然很想考研,但考虑到研究生毕业就28岁了,就业年龄偏大,因此很犹豫。
虽然奔波忙碌着,虽然付出了心血,但很多大四生对未来依然却充满了担忧。
经济专业的小张代表了大四生的典型心态。他既参加了国家公务员考试,又参加了研究生考试,现在又忙着找工作。虽然笑称自己是“全面撒网,重点培养”,但他表示自己如此“积极”,多是因为对未来的焦虑与不安。“谁也不能保证一定能考上研究生,也不能保证一定能找到理想工作做,所以就都试试。”
据悉,绝大部分学生的求职路不是一帆风顺的。用人单位可以用各种理由来拒绝他们,譬如“专业不太符合”“性格不太适合”“没有工作经验”等。而且像北京等大都市的一些用人单位不能提供住宿,可能仅仅因为简历上的通讯地址是“保定”,机会就被“卡”掉了。“现实面前,我们真的既迷茫,又无奈”,这是大四学生的普遍感慨。